哪个瞬间让你觉得一入数学深似海?

是函数较难,虽然考试里它的占分比例很大,但其实大部分还是强调基础,所以这块也并不需太过担心。。。相反,数列虽然在高中课程里只占一章,但不得不强调它的灵活性(而且与函数也是紧密结合的),是需要一定的从小奥数的培养基础的,而且不难看出从高三进入总复习后,数列这一块的难题大题有很多都是放在最后两道压轴题来出,这就可见它的难了。相同的还有解析几何,刚开始第一轮学的时候可能不会觉得有函数和数列难,可是到了最后高三总复习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了,这一块所代表的大题往往在高考里被大家公认的称为死亡之题,就是因为要解它是一个相当烦琐的过程,需要用到超强超熟练的解方程运算技巧,所谓解析几何,就是用代数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几何问题,学好这个是需要相当程度的运算积累的。

范狂夫

学渣现身说法。

看到前面一堆同门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回答,稍微有点感想。如果要特么「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认识到历史是螺旋上升的于是决定把对立统一斗争进行到底」,那么既不能悲观厌世的危言耸听的「劝退」,也不能盲目的发扬「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个人体验,接触到「泛函分析」的瞬间,让我觉得「一入数学深似海」,逗哔时期码字的笔名「范含」就来自「泛函分析」。当时的心得体会:上课抓耳挠腮,考试面如土色。

这么多年过去了,再回顾学生时代,感想似乎有些丰富。

就是说,上课「抓耳挠腮」是考试「面如土色」的充分条件。如果选择「回避」,或者旷课,或者上课睡觉,确实用不着「抓耳挠腮」了,但是考试也没有「面如土色」的待遇。

而填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の精神文化生活空白的,是看见卷子之后的「心理学三大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

就是这样,或曰「Q.E.D.」。

2017.10.19